社區才是合作經濟最核心的精神

出自臺灣 CSA 協會

從全台蛋荒說起~

對於手藝很差的主婦來說,雞蛋是餐桌必備的日常,更是不敗食材,怎麼做都好吃,煎個荷包蛋就可以為家人帶來活力滿滿的一天!從 1 月中開始,台灣全國鬧蛋荒,我長期在無過生活合作社無過生活合作社採買日常所需食材,因為從來沒缺過蛋,所以也不以為意!就在過年前最後一個配菜日( 1/25 ),原本想要吹噓一下合作社讓社員沒有缺蛋的功績,並鼓勵大家在合作社買蛋,只是,這時我卻遲疑了,因為我知道,這一定會湧入大量訂單,合作社配合的小小農,產量不足以應付。

小規模、在地的糧食供給,讓社區的食物來源與價格相對穩定更有韌性,這是合作社的日常,刻意強調,反而造成恐慌。於是,我忍痛不提,只悄悄放了在年前蛋荒肆虐的風暴下,宜蘭黑心蛋雞場將過期蛋「改標再賣」的新聞[1]

靠著食安壯大的主婦聯盟

  • 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成立 20 年來,每遇台灣食安風暴,就有大量的社員加入,如果一個合作社的壯大是因為台灣的食安問題,我覺得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也就是以環境永續之名成立的合作社,
  • 20 年來並未改變前人努力想翻轉的環境正義!
  • 法國學者查爾斯.季德(Charles Gide)給了合作社如此的描述與定義
  • 「合作社就是一群人藉著企業經營的方式,為追求其共同的經濟、社會與教育目標,而結合起來的組織。」合作經濟的基礎來自於「共同需要」、在「共同意願下一起團結行動」。

全球在工業發展、科技文明的巨輪推動下,讓 21 世紀成為一個高速變動的世紀,無法預期!面對 21 世紀的趨勢和變動,賴羅博士這位謙卑的先知提醒我們

必須對所有變化的訊號保持警覺、合作社真正的目標:幫助人們去創造一個更美好、更不同往昔的世界; 但合作運動的推動與實踐千萬別忘了「本質」! 正如星辰之於航行,未來的合作社也必須要有原則來導航。已故 Paul Lambert 說得好:「羅虛戴爾原則的本質,不止尚未過時,甚至在現代文明裡,每樣事都呈現了新的風貌與希望」。

這裡的關鍵字眼是「本質」,也就是羅虛戴爾的本質,而不是他的外在形式,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慢慢走向合作社的「形式」,這是沒有意義的,一開始就要做對的事,我們不能只是迫於現實、消極接受現況,這是非常浪費組織成本的策略方向!正確的方向確立之後、大破大立,容或無法一步到位,溫柔堅定的步伐、一步一腳印慢慢走也會走到,如同登山,沒有第一步永遠到不了山頂啊!

對於未來,賴羅博士也為合作組織指出一條明確的方向:「尤其是社區,將需要各種不同型態與大小的合作組織,尤其是多目標型態的社區合作社。」

食物商品化、工業化的後果

我們先看看幾則報導:

一蛋難求!開早餐店的小陳最近生意很難做,前陣子雞蛋漲價,這週則被蛋商告知缺貨,小陳在臉書的同業社團中留言:「哪裡還有蛋,看到請告訴我」,想不到竟招來一排「+1」。這波缺蛋跟飼料漲價有關係嗎?恐怕不是,飼料漲價影響的是蛋價,缺蛋則是因為「疫病」壓垮了去年本就養雞量大減的產業鏈。

「儘管業界對疫情多數三緘其口,不過彰化蛋農透露,去年禽流感猖獗、至少撲殺了3百萬隻雞,包含因禽流感誘發其他疾病而導致死亡的雞隻。」雞口密集......就是感染的溫床,所以要透過各種藥物來防治

缺蛋原因不是飼料,業界直指是「疫病」。台灣蛋雞事業產銷督導委員會1月24日當日報表對全台產銷動態評為「產量不足」,北部及中部更是「嚴重不足」,分析可能原因為氣候變化使產蛋效率低,以及疫情因素,更提到「近期防檢局例行性檢測,發現蛋雞場普遍抗體陽性率偏高,甚至檢出未在案例場出現的 H7亞型抗體。」,呼籲產區加強防疫,且勿使用來路不明疫苗。

「飼養密度越高,出事機率也越高。」

彰化陳姓蛋農表示,去年禽流感疫情來勢洶洶、重創養雞場,加上近年來密閉式養殖雞舍越來越多,雞舍一但染疫、病毒更容易傳播,他估計彰化地區因疫情撲殺死亡的雞隻高達 300 萬隻,「疫情嚴重到很難想像,養 30、40 年的前輩都說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這樣。」。然而養雞產業染疫不肯往上通報,是業界普遍「不能說的秘密」,因此實際病情與官方統計往往天差地遠。[2]

https://www.hucc-coop.tw/lists/announcement/246

主婦聯盟強調「合作的蛋場皆為平飼及低密度飼養」?!何謂「平飼」、「低密地飼養」?


先讓雞快樂,才有安心蛋!一起來認識動物福利雞蛋 20210319

https://www.hucc-coop.tw/article/partner/22152

動物福利雞蛋 有快樂雞才有優質蛋

https://www.hucc-coop.tw/monthly/MONTHLY105/22038  

看到合作社的介紹我是難過的

並非沒有解方

每天員工餐都吃友善有機!電子公司開外掛「蔬活合作社」,做50位小農最強後盾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64609/

有更多企業像陳澄芳這樣,這就是公司型CSA的遍地開花時模式......當然我好奇的是陳澄芳支持的小農有多少?他很多蔬菜從南部上來,為何不支持城市周圍的小農,成本考量是什麼?


台灣糧食的危機與轉機》物價上漲 在地友善小農產品既環保又抗漲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31852

「自從1960年代美國開始的「綠色革命」,使用大量的化肥、農藥、基因改變等技術,形成「大即是美、大即是好」的新農業形象,這種人工種植、養殖方式,似乎是提高了糧食的產量,餵養更多的人口,這只是短期的假象,長期來看,即是印驗中國成語中「揠苗助長」、「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古訓。

2014年12月5日世界土壤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地球的表土(土壤)要1千年才能長出3公分,然而近年的重度依賴化學的農業,造成土壤嚴重流失,只能再支撐農業60年。

在四大糧商控制的情況下,進口的糧食比國產的便宜,卻是由高污染、高耗能、剝奪自然循環的惡行所造成的假象,一旦潮水退去,真實的成本,加上過去破壞的成本都要加倍奉還。」

這一篇在推「努力小農」APP,這樣的通路是解方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