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非農地雜草計畫計劃書

出自臺灣 CSA 協會
  • 致:新竹市環保局
  • 提案人:陳建泰 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
  • 2019-12-01
  • 計劃書編號:2020-1201

前言

2020 年的非農地雜草主題設定是:植物群(Plant Guilds)。

植物群也是一種生物性的雜草防治方法,您可以當它是一個小尺度的食物森林(food forest),在一塊雜草漫生的土地上,有意識的加入多元、可自行調節運作(self-regulation)的植物組合,讓這些可食、多層次的景致,佔據大部分雜草生長的地方,讓雜草得以被控制。

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創辦人 Bill Mollison 曾經說過一句去的話「不是蝸牛太多,而是鴨子太少」,有目的的增加一個區域的生態多樣性,除了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食物與美麗的景致,也可以順便解決原本的(雜草)問題。

什麼是植物群?

您一定聽過「避忌作物」與「共伴作物」這樣的名詞,而植物群,把這些都整合起來。所謂的植物群是指:模仿自然界植物群聚生長形式與功能,從大自然發現的植物堆疊方式與互助的方式,依照需要與目,思索各種植物、作物的關係,選擇植物與可食作物,並且如何將他們種在一起,我們稱這樣種出來的植物組合叫做植物群。植物群也會帶來許多動物與昆蟲,增加生態多樣性。

一般來說,植物群的植物會有:

  • 食用的蔬菜、根莖類作物;
  • 藥用植物(如:著手香);
  • 固氮作物(如:大部分的豆科作物)
  • 養分蓄積植物(如:康復利)
  • 蜜源植物(如:花卉,吸引授粉昆蟲)
  • 避忌作物(如:蒜頭)
  • 昆蟲棲息作物(如:株槿、七里香)
  • 產生有機質作為堆疊、覆蓋的作物(如:落葉植物)。

計畫目標及預期效益

設計台灣在地植物群範例

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與食物森林(food forest)台灣在都市農耕的推動者與實踐者的口中,時常被提及,而在種植多樣性上面,群落種植(guild planting)被提出來,並能夠在不同時間生產與收成。這樣的系統是基於我們可以擬仿在地的森林來從事農業,並讓他發生,所以,植物群就是達成可食地景與食物森林的實際作法。

如何把一群植物種在一起,可以避免蟲害,相互提供養分,吸引蜜蜂、蝴蝶來授粉…生生不息,這就是植物群要做的。本計劃將會參照國外的資料以及國內避忌作物、共榮作物的經驗,設計出至少 5 個植物群設計。

形成共學社群,打造現地展示區(field museum)

本計劃團隊除了研究植物群之外,也會尋找一個基地,執行實際種植的工作,並且舉辦工作坊,將相關的資訊分享給市民與大眾。

這是一個知識密集的社區生態設計工作,我們希望社區的多元知識與能力可以集結起來,尋找實作的基地,建立現地的展示區,讓所產生的知識都是可觸摸的,我們稱為可觸摸的符號(tangible symbols)。

推動事項

植物群可食地景

經由現地的觀察、互動,了解當地的資源與環境現況,我們會在需要處理雜草的區域範圍內,規劃植物群,利用雜草做堆疊(mulching),把可食用的作物結合到地景的一個實踐,果樹、堅果樹、蔬菜、香草、可食用的花,可以長出漿果的灌木…等等,都可以被結合,配合一些簡易的人造設施,如:籬笆、棚架,創造一個迷人的設計,為自己的家人或社區生產水果、蔬菜。

青草液肥 台灣的有機農業先行者前台中農試所技正謝慶芳老師,曾經發展一套利用雜草製作液態肥料的配方,只要四天,就可以產出液態肥料,這種青草液肥對於讓土地形成腐質土效果很好。我們可以利用雜草,大量的製作液態肥料,分送給社區、綠地使用。 除了青草液肥的製作,訪間的「環保酵素」、廚餘製作成伯卡西肥料(bokashi)也都是青草液肥的相關運用。

工作內容及方法

組成研究團隊,鎖定植物群主題

本計劃將會組成工作小組,設定在地植物群研究主題,並建立相關的教案以及植物群範例實作點(demo site)。 這五個植物群範例初步規劃有:

  1. 低溼草地植物群;
  2. 香蕉圈植物群;
  3. 果樹植物群(木瓜、芭樂、檸檬、橘子…);
  4. 蜜蜂植物群(主要是用來吸引授粉昆蟲),以及
  5. 喬木植物群(如:相思樹、蓮霧、龍眼…)

每個植物群的實作點大小約半徑 5~8 米。

訓練課程與工作坊

當所有的植物群設計都完成設計與實作點,我們緊接著舉辦的是為期 2~3 天的工作坊,將植物群的概念與設計的方法(methodolgy)跟市民與大眾。工作坊的課程包括::

  1. 樸門永續設計的設計概念與方法
  2. 樸門永續設計的原則:加速演替與演化(Accelerate Succession and Evolution)、運⽤與重視多樣性(User and Value Diversity)
  3. 植物群(plant guild)的規劃與實作

舉辦 5 場樸門風暴(Permablitz)

在完成訓練課程之後,工作小組將會進行基地的地圖繪製與區位分析(sector analysis),本階段的工作產出至為重要,它將會規劃植物群的:坐落位置、行動的路線、工具室…。初步的建構過程構想如下:

  1. 基地整理:除草,廢棄物、垃圾清理…;
  2. 基地帳量、區位分析與地圖繪製;
  3. 資材(棧板、竹材、級配…)取得與運送;
  4. 可食地景、植物群(plant guild)的規劃與施作;
  5. 成果發表。

推動期程

2020 年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籌備工作:基地選定與田野工作                
籌備工作:基地整理、帳量、區位分析與地圖繪製                
研究團隊成立                
展開植物尋研究工作,並且建立實作點    
舉辦工作坊              
樸門風暴            
成果發表                

預計成效

創造在地化的非農地雜草管理 know-how

本次在社區,透過創造趣味、系統化並具有生產力的雜草處理方式,提供社區面對雜草的心事也,讓社區更有自信的面對雜草叢生的區域,並加以改造。

注入社區的循環經濟意識

透過本計劃的宣導,實作一個將廢棄物(雜草與廚餘)價值最大化的工作,讓社區真實體驗具體而微的循環經濟;建立植物群,以生態防治的方式,抑制雜草,轉化社區的廚餘,創造可食的景觀,讓社區的居民真正了解不同物種之間的微妙依存。重新審視珍貴的有機資材與模仿大自然運作,我們將有機會在低耗能的時代,創造新的繁榮社區。

預算

總預算為:NT.$ 200,000

工作項目 單位 數量 單價 合計 備註
外聘講師鐘點費          
植物群研究與實作          
專案執行人員勞務費          
菜苗、植栽與果樹          
資材運費          
雜支          
雜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