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
仿生菜畦工作坊開始報名

仿生菜畦工作坊開始報名

仿生菜畦的製作工作坊將於 8/27, 8/29, 9/01 三天舉辦,一共三個梯次,每一梯次的內容都相同,每一工作坊為期一天。因為名額有限,每人限定報名一個梯次,跨梯次重複報名者全部不錄取

本次工作坊地點:「幻象 CSA 基地]~新竹市成功路 192 巷 196 號旁農地

線上報名(每人限定一個梯次)

上課內容

仿生菜畦基本上是「循環經濟」、「厚土種植法」、「毛細植床」的合體。我們透過仿生(Biomimicry)的厚土種植、發源自乾旱澳洲的毛細植床(wicking bed)原理,加入我們對於當代都市所面臨的課題,發展出「仿生菜畦」在城鄉推動。

時間 課程內容
08:30-10:30 厚土種植法

厚土種植法的原文是「sheet mulching」,意思是「層層堆疊的意思」,一般認為這個方法是源自於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在台灣,則是透過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推廣,逐漸讓越來越多人知道如何做這種菜畦。這是一個模仿森林落葉層層堆疊的方式,我們保護了土壤,不讓她裸露,保持濕潤,讓微生物可以居住,同時,可以分解有機質創造養分。厚土種植法不翻耕土地,稍微鬆開土壤之後,就往上堆疊有機資材,做成高架式的菜畦(raised bed)。

社區學習厚土種植法,可以讓社區自己轉化所產出的有機廢棄物(菜葉、果皮、廚餘、雜草、落葉…)為養分,能夠更輕省的維護自己的菜園、花園、社區綠地,並且美化社區,同時產出食物。

11:00-12:30 植物群落(plant guild)

在大自然中,不同的植物總是一起生長,而不是單一作物長成一大片。當一個人開始思索各種植物、作物的關係,選擇作物,並且如何將他們種在一起,我們稱這樣種出來的植物組合叫做植物群(plant guild)。

植物群是模仿自然界植物群聚生長形式與功能,從大自然發現的植物堆疊方式與互助的方式,這可以讓我們的種植更有效、更省力,這當然包括了如何讓您的菜不要被蟲子吃光。

植物群的概念是從可食森林的概念擷取來的,我們通常可以發現生態系統會有七個層次:

  1. 大型喬木(canopy/tall tree layer)
  2. 小型喬木(sub-canopy/large shrub layer)
  3. 灌木層(shrub layer)
  4. 草本層(herbaceous layer)
  5. 地被層(ground cover/creeper layer)
  6. 地下層(underground layer)
  7. 垂直攀爬層(vertical/climber layer)

而我們可以將其中的元素因地制宜,在尺度上做些調整,例如,在棧板做成的菜畦上面,我們把九層塔、玉米當做大型喬木,這只要運用一點點想像力就可以達成。一般來說,植物群的植物會有:

  • 食用的蔬菜、根莖類作物;
  • 藥用植物(如:著手香);
  • 固氮作物(如:大部分的豆科作物)
  • 養分蓄積植物(如:康復利)
  • 蜜源植物(如:花卉,吸引授粉昆蟲)
  • 避忌作物(如:蒜頭)
  • 昆蟲棲息作物(如:株槿、七里香)
  • 產生有機質作為堆疊、覆蓋的作物(如:落葉植物)

植物群的規劃是讓這些植物,盡可能形成一個自行運作的系統,讓您的維護勞力越來越低。

12:30-13:30 午餐
13:30-15:00 毛細植床(wicking bed)

毛細植床原文是「wicking bed」,是澳洲人 Colin Austin 特別為乾旱的地方所設計的一種省水的高架式菜畦,利用自然材料堆疊產生毛細作用,用來種植需水量較高的作物。

它的設計就像在盆器底部裝設儲水槽,水會因為毛細現象而逐漸往上層乾燥的土壤移動,提供植物利用。它的優點是減少從上方澆水時的水份蒸發,儲水容量大的話,亦可以減少澆水次數,在多與的台灣,它又可以幫忙儲存雨水。台灣有許多符合國際植物保護協定熱處理的棧板放置在鄉間路上,若是可以加以使用,不但可以讓廢棄物再利用,也能夠位都會節省澆花的水費、減少塑膠花器、處理家庭的少量廚餘…。所以本次的設計,就是盡量利用廢棄資材,如:廢棄棧板、寶特瓶、舊衣服、雜草、落葉…。

15:30-17:30 仿生菜畦的實作

每個梯次,預計分成五組

4 thoughts on “仿生菜畦工作坊開始報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