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課程
112 年非農地環境雜草管理教育宣導課程

112 年非農地環境雜草管理教育宣導課程

巴黎千分之四的倡議我們做得到

因應氣候變遷,法國在 2015 的 COP21 巴黎氣候峰會上,提出「千分之四倡議」,認為只要每年提高土壤碳素含量達 4‰ (0.4%),就可以有效減緩氣溫的上升,而透過各種農業的措施,應該可以達到該目標。主要的做法在於強調生態有機農法,來增加土壤含碳有機質。(郭華仁, 2015)

千分之四是多少?把 47 公噸的堆肥放入一公頃的土地

一般土地理想的耕作層厚度 0.25 公尺(25 公分),理想的土壤比重是 1.3-1.4 Mg/m3 ,那麼一公頃(10000 平方公尺)耕作層的土壤重量就是 10,000 x 0.25 x 1.4 = 3,500 噸,而 4‰ 的重量是 14 公噸。

堆肥中有機質一般標準為 ≥ 45%,以50% 計算,則每公頃土壤要想平均增加 1% 的有機質需要的堆肥量為 3500 x 1% ÷ 50% = 70 公噸,這相當於把 21 公噸的碳放入土中。

因此,努力讓土壤每年增加 1% 的有機質,足足可以滿足 4‰ 的倡議要求。

形成共學社群,化有機質為腐植質,打造現地展示區(field museum)

本計劃期待能夠發展出社區的共學社群,透過照顧一塊荒地,共同繪製地圖、設計地景,實際動手施作設施、肥料、去化設居家庭的廚餘、種植花卉菜蔬…。

這是一個知識密集的社區生態設計工作,我們希望社區的多元知識與能力可以集結起來,尋找實作的基地,建立現地的展示區,讓所產生的知識都是可觸摸的,我們稱為可觸摸的符號(tangible symbols)。

推動事項

碳匯的可食地景

經由現地的觀察、互動,了解當地的資源與環境現況,我們會在需要處理雜草的區域範圍內,規劃可食地景,直接消耗雜草,增加土壤碳含量,並且把實際的回饋放入設計當中,這就是我們推動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s)的原因。

可食地景是把可食用的作物結合到地景的一個實踐,果樹、堅果樹、蔬菜、香草、可食用的花,可以長出漿果的灌木…等等,都可以被結合,創造一個迷人的設計,為自己的家人或社區生產水果、蔬菜。

堆肥拖車(Compost / Chicken Tractor)

堆肥拖車是澳洲樸門學院傑夫.羅頓(Geoff Lawton)所設計的一個結合養雞的拖車形狀的小型堆肥場,它的大小只有 2m x 8m 其中 1/4 的空間是雞舍,其他 3/4 的部份做為雜草、有機資材的堆肥區,這是這次舊港雜草基地主要常設設施,這個設計的目的在於:一、讓小雞的糞便可以有效的成為堆肥的原料;二、讓雞隻可以外出來擾動雜草,翻動,加速熟成;三、讓雞隻可以吃堆肥裡面的小蟲子、雜草種子當食物,減少飼料。

更多的資料可以檢索 Youtube 「chicken tractor」

青草液肥

台灣的有機農業先行者前台中農試所技正謝慶芳老師,曾經發展一套利用雜草製作液態肥料的配方,只要四天,就可以產出液態肥料,這種青草液肥對於讓土地形成腐質土效果很好。我們可以利用雜草,大量的製作液態肥料。

除了青草液肥的製作,坊間的「環保酵素」、廚餘製作成伯卡西肥料(bokashi)也都是青草液肥的相關運用。

野地 200L 外來種雜草堆肥桶

台灣二千六百種以上引入外來植物中約 10% 已野化(歸化),能在環境 中繁衍長存。野化植物 279 種中,具侵佔性特性者超過 50 種,其中常見的有:大花咸豐草 (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a Sch.)、、小花蔓澤蘭(Mikania micrantha Kunth)、銀膠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又稱長梗滿天星)、馬櫻丹 (Lantana camara L.)、布袋蓮(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銅錢草、南美蟛蜞菊…等,這些雜草在土地上,我們清除的時候,不能隨意亂丟,但是可以隔離起來,製作堆肥與液肥,這次我們將使用 200L 的塑膠桶,製作一個雜草堆肥箱,讓這些難纏的植物成土地的養分。

課程開放人數及實施方式

  • 本系列課程同時開放現場線上參與兩種方式。
  • 現場上課人數:上限 50 人,線上上課人數不限。
  • 欲參與現場上課民眾請即早報名,若報名後經統計已逾人數上限,我們將連繫您參與線上課程。
  • 我們將會在課程前通知參與線上課程民眾上線方式。
  • 報名截止日期為課程日期前一天。

形成共學社群,打造現地展示區(field museum

本計劃期待能夠發展出社區的共學社群,透過照顧一塊荒地,共同繪製地圖、設計地景,實際動手施作設施、肥料、去化設居家庭的廚餘、種植花卉菜蔬…。

這是一個知識密集的社區生態設計工作,我們希望社區的多元知識與能力可以集結起來,尋找實作的基地,建立現地的展示區,讓所產生的知識都是可觸摸的,我們稱為可觸摸的符號(tangible symbols)。

推動事項

可食地景

經由現地的觀察、互動,了解當地的資源與環境現況,我們會在需要處理雜草的區域範圍內,規劃可食地景,直接消耗雜草,並且把實際的回饋放入設計當中,這就是我們推動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s)的原因。

可食地景是把可食用的作物結合到地景的一個實踐,果樹、堅果樹、蔬菜、香草、可食用的花,可以長出漿果的灌木…等等,都可以被結合,創造一個迷人的設計,為自己的家人或社區生產水果、蔬菜。

堆肥拖車

我們希望把更多有趣的元素整合到基地裡面來。美國大都會公園利用羊隻來控制雜草,這種生物性的雜草防治方法,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地區若是要實行,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飼養的動物以及相關配套的管理與可運用的資材取得。

我們嘗試製作一個 2m x 8m 的拖車形狀的堆肥區,其中 1/4 養雞,其他 3/4 的部份最為雜草的堆肥區,一來,讓雞隻可以外出來擾動雜草,二來,讓雞隻可以吃堆肥裡面的小蟲子當食物,減少飼料。

青草液肥

台灣的有機農業先行者前台中農試所技正謝慶芳老師,曾經發展一套利用雜草製作液態肥料的配方,只要四天,就可以產出液態肥料,這種青草液肥對於讓土地形成腐質土效果很好。我們可以利用雜草,大量的製作液態肥料。

除了青草液肥的製作,坊間的「環保酵素」、廚餘製作成伯卡西肥料(bokashi)也都是青草液肥的相關運用。

野地 200L 外來種雜草堆肥桶

台灣二千六百種以上引入外來植物中約 10% 已野化(歸化),能在環境 中繁衍長存。野化植物 279 種中,具侵佔性特性者超過 50 種,其中常見的有:大花咸豐草 (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a Sch.)、、小花蔓澤蘭(Mikania micrantha Kunth)、銀膠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又稱常梗滿天星)、馬櫻丹 (Lantana camara L.)、布袋蓮(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銅錢草、南美蟛蜞菊…等,這些雜草在土地上,我們清除的時候,不能隨意亂丟,但是可以隔離起來,製作堆肥與液肥,這次我們將使用 200L 的塑膠桶,製作一個雜草堆肥箱,讓這些難纏的植物成土地的養分。

本次計畫,預計舉辦十個場次的線上&實體的訓練課程(含工作坊),課程安排如下:

日期主題說明舉辦地點
10/2909:30~11:30
區位分析與繪製地圖
介紹樸門永續設計區位分析&如何繪製地圖舊港里民集會所 (新竹市舊港里 54 號)
14:30~16:30
雜草、樹木修剪
基地雜草清理與樹木修剪&電動割草機實務示範(一)舊港里民集會所
10/3009:30~11:30
雜草與堆肥
介紹堆肥的價值與製作方式,雜草可以如何幫助製作堆肥&電動割草機實務示範(二)茄苳市民活動中心(新竹市茄苳路 57 號 2 樓)
14:30~16:30
兼顧食物生產的雜草管理的規劃
增加土壤 1% 有機質與 4/1000 巴黎倡議&電動割草機實務示範(三)科園市民活動中心(新竹市民享一街 36 號 1 樓)
11/0109:30~11:30
青草液肥
介紹簡易的發酵微生物菌培養&謝慶芳老師的青草液肥製作舊港非農地雜草基地
14:30~16:30
青草堆肥桶
製作青草液肥&堆肥的桶子(200L)舊港非農地雜草基地
11/02堆肥拖車建置 (全天)堆肥拖車建置:立柱以及建築的結構架設。舊港非農地雜草基地
11/03堆肥拖車建置 (全天)堆肥拖車建置:外圍鐵絲包覆以及搭設小雞舍。舊港非農地雜草基地
11/0419:00~21:00
線上課程:植物群& 探討食物森林的願景
食物森林不是一座森林,而是一套模仿森林維運原理與哲學的園藝設計發法理論,這個園藝理論在 1960 年代就被提出來,當然,我們都明白,其實在更古遠的時候,人類早已經模擬森林在種植了。面對雜草,我們應該有終極的眼光,時空之間的累積與堆疊,大自然是從雜草開始,創造出了森林的多樣性,森林因此產出了豐富的食物,並且建立了雄厚的「自然資本(natural capital)」。
10 個場次安排

線上參與課程

雜草計畫的線上視訊連結如下:

10/29(早)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nqb-wuoy-mvb

10/29(午)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ssy-fqei-bkd

10/30(早)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jit.si/ssy-fqei-bkd

10/30(午)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jit.si/ssy-fqei-bkd

11/01(早)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jit.si/ssy-fqei-bkd

11/01(午)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jit.si/ssy-fqei-bkd

11/02(早)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yox-hjme-npo

11/02(午)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pkw-jjsr-fyb

11/03(早)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oyt-xigm-gqm

11/03(午)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qfo-xfca-ajv

11/04(早)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cty-tpfn-uqr

11/04(午)非農地雜草計畫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aua-xdkv-est

工作內容及方法

選定基地、田野工作及召集社區核心小組

本計劃選定新竹市舊港社區的一塊水利地,與里長以及竹塹社區大學駐紮在當地「的島港豐巢」團隊協力,已經邀集社區 3-5 居民參與工作小組。本計劃基地位址考量的除了該地點的社會影響之外,更重要的需要集結社區的住戶共同參與。

本次基地面積約 0.05 公頃(約 150 坪),我們已經著手進行一週的社區田野調查,讓工作小組對於該基地自身與外在的環境、脈絡有一個比較全面性的理解。

最後,必須與在地社區成員訂定工作與聚會的時間,並訂定開放的工作日,邀請社區居民一起參與。

訓練課程與工作坊

田野調查結束之後,緊接著舉辦的是為期兩天的工作坊。工作坊的課程設計是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的精簡課程,包括:

  • 樸門永續設計的設計概念與方法;
  • 可食地景、植物群(plant guild)的規劃與實作;
  • 堆肥的理論與實務;
  • 堆肥拖車的設計與製作,雞隻飼養的基礎知識;
  • 青草液肥製作。

閱讀與建造基地

工作小組將會進行基地的地圖繪製與區位分析(sector analysis),規劃堆肥拖車的位置、移動的路線;工具室、可食地景範圍…。初步的建構過程構想如下:

  • 基地整理:除草,廢棄物、垃圾清理…;
  • 基地帳量、區位分析與地圖繪製;
  • 資材(棧板、竹材、級配…)取得與運送;
  • 堆肥拖車,含 5~10隻母雞;
  • 可食地景、植物群(plant guild)的規劃與施作;
  • 最後,是野地雜草堆肥桶&謝慶芳老師青草液肥製作;
  • 基地交接給當地社區的居民。

工作團隊

  • 主辦單位:新竹市環境保護局
  • 承辦單位: 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 
  • 協辦單位: 新竹市竹塹社區大學